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 > 多角度解讀媒體資訊

多角度解讀媒體資訊


一、接收、發布、轉發(接收資訊后,再發給其他人)資訊的管道
一般人使用資訊管道的特點
媒體 接收資訊 發布資訊 轉發資訊
報紙、雜誌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
電視、電台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
網媒 可以 可以(留言、按讚) 可以
FB、IG、YouTube等社交媒體 可以 可以 可以
網上討論區 可以 可以 可以
二、解讀、分析資訊的真確性
要確保接收的訊息真確,就不可囫圇吞棗,而必須慎思明辨。以下是一些辨別資訊真偽的竅門:

1. 追溯源頭:追溯資訊的源頭十分重要,如果出自公信力強的媒體,可信度也較大;反之,則要小心接收。如果某個報道是出自與當事人有利害衝突的個人或媒體,也要小心處理,提防立場偏頗。

2. 提防偽造:網上時有偽造圖片或視頻,完全與事實不符。必須向官方機構查證,才知真偽。2021 年 3 月,有 WhatsApp 群組流傳一張來源不明的相片,聲稱香港路面安裝人面識別機,用以處罰不依交通指示過路的人。向運輸署查證後,才知圖片所示的設施為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的組件,是一項輔助視障人士過馬路的標準設施,並沒有任何攝錄或人面識別功能。


WhatsApp群組曾流傳圖片,指香港某街道的行人過路交通燈下方出現疑似「人面識別機」的黑色匣子,其實與事實不符。

2020 年底,英國第四頻道(Channel 4)播出一條特別聖誕文告,當中的「英女王」在拍 TikTok 影片,對著鏡頭手舞足蹈。事後才知,原來這並非真正的女王,而是利用「深度造假」(Deepfake)和人工智能(AI),將女王的臉孔安在演員身上。電視台的初衷是想針對數碼時代的假新聞,警示大家,眼見不一定為實,AI 技術可以製造假象。

有些消息經過轉發,有可能被改成與資訊源頭完全相反的意思,如烏克蘭危機剛爆發時,網上流傳標題為「烏父淚別女兒抗俄」的視頻,經查證,才知是當地親俄人士送別前往俄羅斯的女兒,然後與烏克蘭軍戰鬥。

3. 進行查證:網上流傳的資訊,要辨清真偽,可以到有可能發布這個消息的原始消息來源查證(即是所謂的 fact check),如果並不存在這樣的消息,就可知這多數是謠傳。一些市面流傳而未經官方正式公布的消息,都不宜輕信。對不熟悉的傳播者要多加提防,要注意網址是否真確。如果多家可靠的媒體報道過同一件事,可信性會較高。接收照片訊息前,可以借用網上工具 Google 圖片及 TinEye 查證照片來源,利用 Google 地圖與照片中的事物比對。

4. 判斷分析:根據常識、常理判斷是非曲直。一些國際大事,敵對雙方往往互相指摘,混淆視聽,這就要對地緣政治和歷史有多些瞭解,配合客觀事實,然後判斷資訊的真偽。科學知識和數據也有助我們明辨是非,例如在疫情期間,如果具有科學知識,比較科學數據,就不會被反疫苗的訊息所誤。一些消息邏輯不通,時間不符,都有可能造假,必須細心分辨。

5. 提防標題黨:標題黨指文章中故意用較為誇張、聳動的標題,以吸引讀者,特別是用實際上與內容完全無關或聯繫不大的文字當標題。例如:以「驚呆!福建幼兒園慘案,孩子直接從三樓被扔下」為標題,令人以為是慘案,可是內文卻是:「福建某幼兒園發生局部火災,消防隊員進入搶救,教師將孩子從火場拋到消防員鋪設的氣墊上」,描述的是一次拯救行動。

三、假新聞,害處大
我們接收資訊本是想增進知識,用以應付日常生活。可是,如果接收的是假新聞,非但不能幫助我們,還於我們有害。

假新聞,即謠言,是指提供虛假訊息的新聞,這可以產生災難性的後果。例如疫情期間,謠傳政府將要全民強檢,會造成搶購潮,令物資短缺;一些人誤信「健康建議」,甚至會因而喪命,伊朗就有人因誤信飲用工業用酒精可以治療新冠肺炎,導致中毒死亡。也有人陷入陰謀論,以為新冠肺炎疫情是虛構,因而不跟從政府的防疫政策。

一般來說,傳統的報章、雜誌和電視、電台較具公信力,因有嚴格的審查。網媒沒有那麼要求嚴謹,而網上討論區和社交媒體則內容沒有專人核實,容易產生錯誤資訊。


報章、雜誌一般較具公信力

四、轉發前,想一想
加拿大里賈納大學(University of Regina)學者彭尼庫克(Gordon Pennycook)的研究指,他的研究對象被要求閱讀一些假新聞的標題,並決定它們是否真實,結果發現,雖然他們大都能正確斷定虛假訊息,但仍然有 35% 的人說會轉發這些訊息。這是因為,在社交網站上,人們較在意自己會不會獲得「讚好」,追求用家之間的互動多於訊息的真實。

然而,假新聞禍害無窮,我們在接收訊息時,一定要慎思明辨,更不能胡亂轉發。

五、編寫正確的訊息
由於假新聞危害無窮,編寫訊息時,特別要注意資料的準確性,更不要出於惡意,製作假新聞。發布假新聞是犯法的事,會遭警方逮捕。


重點解說
1. 接收資訊時,要慎思明辨,提防假新聞。

2. 傳統的報章、雜誌和電視、電台一般較具公信力,因有嚴格的審查。網媒沒有那麼嚴,而網上討論區和社交媒體則有許多謠言。

3. 要根據常識、常理判斷新聞的是非曲直。

4. 有時新聞標題和內文會有出入,又或表述不清楚,如有懷疑,要看清內文,才能得到準確訊息。

5. 不要隨意轉發資訊,提防轉發假新聞有可能造成恐慌,影響社會穩定,甚至鬧出人命。

6. 製作假新聞是犯法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