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進家長身心健康 > 照顧兒童與自我關顧:平衡兒童與自己的個人需要

照顧兒童與自我關顧:平衡兒童與自己的個人需要

 育兒工作會為家長帶來持續的情感與體力消耗,使他們陷入無私奉獻與個人需求的兩難。適度的自我關顧並非削弱責任,而是維持長期養育效能的基礎。在現今社會,育兒已從家庭走向社會共擔,建立多元支援系統能有效緩解家長的壓力。社會聯結能夠為家長提供實質幫助,更創造交流空間,讓他們在交流及分享中獲得力量,最終形成更健康的家庭與社區共生關係。



正視自我關顧的必要性:提升育兒品質的良性迴圈
關鍵詞:育兒責任

對家長而言,合理的休息時間與育兒責任同等重要,家長不需為渴望個人時間或暫時放下育兒責任而感到內疚。家長可以為自己每天安排專門的休息時間,在這段時間裡完全放下育兒和家務的負擔,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。通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,家長能更好地履行養育責任,給予子女更高品質的照料。

案例分析:思賢的母親每逢星期三都會去社區中心參加繪畫班。這兩小時的藝術創作讓她重拾愉悅感,回家後更有耐心照顧和輔導思賢。

勇於表達育兒需求:建立支援網絡分擔壓力
關鍵詞:適時尋求協助及支援

家長或會認為向身邊的人傾訴育兒困難是羞愧的事情,但勇於表達需求是勇敢而非軟弱的表現。家長可先由親近的人開始,如配偶、共同育兒的夥伴或親友,以分擔親職壓力,並有助集思廣益,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。此外,家長也可向專業人士,如學校教師或社工求助,以獲取更多專業建議幫助子女發展。參與家長互助社群同樣有用,通過與其他家長交流經驗,家長能意識到育兒過程中的情緒波動是普遍現象,並從中取得實用資源、學習新的應對方法和得到情感支持。

案例分析:母親在照顧英秀時感到疲憊,她主動與丈夫分享感受。兩人一起討論分工,丈夫接手了部分照顧工作,讓她每天能有更多休息時間。

與社區保持聯繫:為家庭健康注入正能量
關鍵詞:社區參與

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對個人和家庭健康都有顯著益處。社區聯繫能為家長和兒童提供重要的社會支援網絡,説明他們學習新技能,以及提供有用資訊及支援。對兒童而言,社區互動有助於建立自信心,培養人際交往能力,同時學習解決問題和化解衝突的技巧。通過接觸不同背景的人群,孩子們能更有效理解和尊重多元價值觀,為未來融入社會作好準備。對家長來說,強大的社區網絡能有助緩解育兒壓力,家長可以通過志願服務、興趣小組或鄰里交往等方式,逐步建立自己的支援系統。

案例分析:父親每個月都會帶修端參加社區清潔日活動。在撿拾垃圾的過程中,修端建立了環保意識,還獲得了志願者證書。